內存條價格瘋漲背后的隱憂
2017-11-01 17:06:48
從去年開始,固態硬盤、內存條及閃存卡等存儲產品的價格開始瘋漲,一根8GB DDR4內存條已經從200元左右瘋漲到現在的900多元。
漲價背后,是SK海力士、三星等韓國企業的強勢突圍。今年第二季度,三星在芯片銷售業績上完勝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。與此同時, SK海力士營業利潤率也達到45.59%,在韓國30家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中位列榜首。
韓國企業的蓬勃發展,反襯出中國企業在存儲芯片領域的蕭條。由于中企在NAND Flash和DRAM兩種存儲芯片方面的市場占有率幾乎沒有,且NAND Flash和DRAM被少數國際大廠,特別是韓國企業所壟斷,直接導致存儲芯片價格很容易受到壟斷企業決策影響。
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,三星等韓國公司充分利用存儲器行業周期性強的特點,以舉國體制為籌碼,在價格下跌、生產過剩的大環境下,逆勢瘋狂擴產,通過大規模生產進一步降低產品價格,由此引發價格戰造成存儲芯片企業普遍虧損。由于三星的體量占據韓國GDP的20%,有足夠的資本去虧損,在價格戰中處于絕對優勢。通過這種方式,三星把曾經占據DRAM市場50%以上份額的日本企業趕下神壇,而三星昔日的競爭對手則大部分破產或被收購。
中國在存儲芯片領域受制于人的經歷是慘痛的。一直以來,西方國家在高科技上對中國嚴防死守,即便是存儲芯片這種技術含量并不算太高的業務,國外政府也對中國嚴格限制。中資曾經試圖收購日本爾必達,紫光也曾經試圖收購閃迪和鎂光,但是幾次下來都不能成功。在美國受阻后,紫光集團瞄準韓國,想要投資300億元人民幣收購SK海力士15%-20%股份,然而也遭到對方拒絕。之后,紫光選擇了“曲線救國”方案,通過入股西部數據,然后由西部數據出面收購閃迪,希望以這種方式繞過美國的監管。然而即便如此,這筆交易最終也因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而告吹。
前不久,日本東芝因財務問題不得不壯士斷腕,出售旗下的存儲芯片業務。雖然在收購過程中,富士康給出的報價遠遠高于其他競爭對手,但東芝還是選擇將存儲芯片業務賣給了貝恩資本。就是因為政治因素。日本政府的經產省官員就曾表示:“東芝公司可以賣給蘋果這樣的美國公司,但中國公司是絕對不行的”。
從過去一系列不成功的收購案例來看,中國資本想要通過海外并購獲得存儲芯片市場的入場券行不通,在存儲芯片的大國之爭中,中國必須自立自強,才能實現產業發展不受制于人。
深圳市英尚微電子有限公司,十年來專業致力代理分銷存儲器芯片IC, SRAM、MRAM、pSRAM、 FLASH芯片、SDRAM(DDR1/DDR2/DDR3)等,為客人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及方案。
了解更多關于存儲芯片知識,請關注英尚微電子:http://m.blmn.com.cn